Visiting Mel (3)

上一次见Mel还是2017年,不想已经时隔7年。。。
随笔
Author

Yujie Wang

Published

December 14, 2024

我跟Charleen最初的交集是她来中国后,曹老师邀请Mel和Charleen夫妇去广西大学交流。而由于曹老师在那边新建实验室学生还缺乏锻炼,便要我去教他学生使用实验设备,尤其是测水力导度。因此,我不得不顶替晨歌的翻译位置,用比较蹩脚的英语做起了导游的工作,记得我们去了南宁市周边的大明山(是叫这个名字吧)。之后在广西大学校园里则被粉文化震撼到了,至今我仍记忆犹新的是在夜市的小摊前被问“要粉儿不”。回杨凌之后我和Charleen之间的交集依旧不多,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一起吃饭,如同前面所说她不爱社交,跟我们也没有任何科研话题,因此生疏是必然的。而Mel则要照顾她的感受陪着他,因此后来便有了他是“妻管严”的表象。

Charleen来之后,他的两个儿子:老大Duke和老二Tyson,以及Tyson的爱人Alison在2014年三四月份左右也来中国,他们自然打算去游玩一番。由于晨歌要在平时帮助Mel处理事情,我就临危受命带他们去游玩,我自然也顺路练习了英文。我们去了兵马俑、成都和西双版纳,期间自然愈发熟络。即使我的英文蹩脚,但也得硬着头皮,毕竟解释兵马俑、三国、熊猫、诸葛亮、杜甫、傣族、小乘佛教等等的确很难。不幸的是他们在景洪的一次饭后食物中毒了,因此就搬去很贵的Anatala酒店,2000多一晚,他们至今都对此非常怀念。怀念之余都不忘“Thanks, Mel”,因为是Mel出的钱,哈哈。期间因为在成都吃火锅更是震撼他们每个人,毕竟太麻了,Alison也因之产生了心理阴影。从云南回去之后,他们不久之后就回美国了,应该是晨哥在期间负责当他们的翻译吧。

Charleen在中国待了相对比较长的时间,因为她已经退休的缘故,待在中国理论上来说并不困难。虽然我们也都会英文,但平时大都要忙着做实验(至少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),实际上Charleen很少在平常找我们聊天,而只有在很少时候(周末),她和Mel会跟我们去外面聚餐。但怎么说呢,因为并没有多少共同话题,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是我们在用英文作科普。一次两次或许还好,但多了的话,一是我们词汇量有限,二是这真的不是长久之计。Charleen自称是素食主义者,但好在她的素食主义是选择性的,她会尝试一些她觉得能接受的食物,比如鱼肉、烧烤等;但狗肉就算了,虽然我们大多人也不吃狗肉,但这不耽误我们拿这个事情吓唬她。Mel则是表示他不挑食,什么都吃,我们并没有吓到他。

也许Charleen一开始就不喜欢Mel来中国,也许是她来了中国之后不习惯中国的孤独生活(换谁也不会习惯),也许是健康原因,也许是她期待回到美国陪陪孩子以及期待孙女,她并没有在中国待很长时间。我也记得跟她聊天时她说过这些,但因为Mel实在是喜欢做科研,她后来也妥协了,她同意Mel在中国工作但要经常回美国看她。当然,Mel也有自己的考量,因为如果在美国停留时间稍长一些,他就要同时在中国和美国缴税。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才听他们说的,学生们私下讨论的是Charleen不喜欢中国、不喜欢Mel在中国工作。当然,Charleen不善交际责令她看起来比较凶,虽然她很温和。种种原因,Charleen并没有在中国待太久,而是早早地回美国了。因为我也没有住在Mel家,也不清楚后来他是否会很孤单,但即使我在,怕是也没有多少话题吧。